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同学之间相互写几个数,请对方判断是否为2的倍数,并说明原因。
【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练习: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答辩题目解析】
1.你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思考?
【参考答案】
综合教材内容和我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我认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如下目的。
首先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后开始探究2的倍数特征,进而探究5、3的倍数特征,感受数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认识质数、合数等,为后续的数与代数的运算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从教法学法上看,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因此从电影院的单双号这一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初步判断单双号,通过设置学生的同桌交流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提升数学思维。
2.谈一谈你教学中加入百数表的教学意义。
【参考答案】
教材呈现了从电影院入口的单双号场景过渡到通过计算2的倍数判断单双号,进而给出奇偶数的概念。
考虑到学生仅仅验证2到10这些数字,就得到2的倍数特征这一结论的跨度较大,且不宜拓展。因此我设计教学时,先验证2到10这些数字是否是双号,进而加入百数表环节,请学生在百数表内圈出2的倍数,观察、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加深对2的倍数的特征的感受,深入体会探究倍数特征的过程,为后续研究5、3的倍数特征做铺垫。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