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题目中主旨观点题应该是大家口中性价比较高的一类题目了,技巧性得分较容易,却也令一部分同学甚是苦恼。接下来我们以一些简单的例题来介绍一下,主旨它到底藏在哪?
例1:芭蕾,在中国若从清末在宫廷里表演算起,已经一个多世纪;如果从俄罗斯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开始教授也近百年。芭蕾舞与中国传统审美确实存在很大距离,然而中国人却能顺利接受,百年来从未间断。即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芭蕾舞仍然畅行于舞台,担负起“样板”的重任。芭蕾舞,曾经是欧洲宫廷欣赏的文化,进入我国却实现了中国化,一批批中国选手登上国际赛场领奖台。
这段文字叙述的主要是:
A.在中国芭蕾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B.芭蕾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生根开花
C.中国人对芭蕾舞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和持续的热情
D.芭蕾舞成为一个外来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的奇迹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芭蕾作为外来文化在中国已有百年,虽然与中国传统审美存在很大距离,但百年间却从未中断,上演了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奇迹。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 D。本题易误选 B,B 项体现不出芭蕾舞作为外来文化的特质,故不如 D 项具体全面。
这道例题选项很迷惑,错误的同学基本集中在选择B上面,首先先来看看题干,第一句介绍芭蕾由一百多年前传入中国,而后论述在百年间发展都很好,甚至在‘文革’这样的特殊时期也是,但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文中提到:‘芭蕾舞与中国传统审美确实存在很大距离,然而中国人却能顺利接受,百年来从未间断’。这是为何? 难道是芭蕾舞本身的魅力所致?文段没有提及,那主旨就只能停留于此:芭蕾舞为何作为一个外来文化,一枝独秀在中国流行百年间不间断,故选项同义转述为D项‘奇迹’。再如:
例2:中华饮食文化一向善于吸收外来饮食文化,并把它们融入其中,称为自身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紧跟枪炮而来的带着奶酪黄油味的西方饮食文化,中国人一方面看到西方人吃着半生不熟的牛排,手持杀气腾腾的刀叉时,蔑视的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上饮食本身的固有惯性,果然在对待西式饮食的态度上,表现出的是鄙视与排斥;另一方面,当看到西方人体格比我们强壮、身体比我们健康时,又不禁把它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强权政治联系起来。因此,也有人主张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强壮国人的体格、振奋国人的精神,以达到与西方人并驾齐驱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人接纳西方饮食文化的原因
B.中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复杂心理
C.中华饮食是一部饮食文化的交流史
D.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表明了中华饮食文化对待外来饮食文化的态度,接着分析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对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鄙视与排斥,另一种则是主张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故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中国人对待西方饮食文化的矛盾与复杂心理,答案选 B。
这道题中,题干迷惑性强,大家普遍认为这篇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在总,而直接选了ABC中自己觉得好的一个,但其实并不是,若是总分,后文必定再支持解释前面,而第一句讲的是中华饮食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后文以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待西方饮食的‘鄙视与排斥’;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又想去学习。故这样的俩方面描述做个简单的总结就是心理鄙视,又想学的矛盾心理,并非在支持解释第一句话,所以文段的行文脉络并不是总分,而是首句引出话题,而后进行并列论述,我们找主旨需提炼共性亦或内容加和。
主旨观点题很大程度上还要求对整个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把握,所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个逐步缓慢的训练过程,讲究行文分析也固然没错,但是技巧终究也拼不过能力的整体提升,所以望君多思,祝君成功!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事业单位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