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可使每个个体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了德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的( )。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催化功能
2.“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3.陈某是一名大学生,经常上课玩手机,他每次上课前下定决心改掉玩手机的坏习惯,遵守学校课堂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课,可老师讲课他仍然无法克服老想看手机的坏习惯,结果还时常玩手机,作为老师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
B.家长亲人的期望
C.社会环境的影响
D.学校规章制度的量化要求
5.“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能仅传授给学生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价值澄清模式
6.“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7.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8.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 )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爱之愈深,求之愈严”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正面教育与法律约束相结合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
D.严格要求与相互信任相结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