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小学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20-01-06 14:00:46| 来源:学员回顾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小学美术《陶泥的世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思考:猜猜“是什么发出这样的声音”?(主要是陶瓷乐器)在欢乐的气氛中,揭示课题《陶泥的世界》。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展示陶器,介绍历史

①教师设问:你了解有关陶器的知识吗?在生活中见到过陶泥制品吗?教师顺势出示一个陶艺花瓶,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讲解: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艺品。陶泥艺术在我们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有着“陶瓷之国”的美誉。

②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古代陶器生活用品,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用泥土做成的,都是器物,可以用来盛东西。但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年代久远,说明人们在很久以前就知道怎样利用泥土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

2.陶泥成型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谈一谈陶泥作品,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陶泥成型的方法: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片拼接等。

活动三:示范讲解

学生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介绍泥条盘筑制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搓泥条:泥条要柔软、粗细要均匀,这样作品不易扭曲、倒塌,而且外观整齐漂亮。泥条粘接要捏牢固,每盘筑几圈需要整理外形并加固。

2.装饰:方法不限。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制作造型独特、有创意的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请学生设计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彩泥作品,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学生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在巡视指导时再次提示注意教室卫生。

在学生创作结束后,开展“陶艺”展览会。学生互评:把各小组的作品放置在展示区,相互欣赏,选出认为最优秀的一件作品。教师点评,提出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的优秀表现,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泥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传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现在社会进步了,新的泥塑材料也相继问世,为泥塑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例如:软陶、粘土等。

2.课后,请大家采用上网查阅或者其它方法,看看我们祖国和世界上其它的国家都有哪些让你感兴趣的泥塑艺术?他们又是怎样来创作的?下节课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泥条和泥块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泥条和泥块的不同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区分:

(1)二者的外在形态上不同。泥条顾名思义成条状,主要是靠学生的揉、搓等技法进行塑造;泥块则是成面块状,主要依靠拍、压、按的技法来进行造型;

(2)二者外在形态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利用它们进行陶泥制作时造型技巧的不同。泥条可以采用盘筑法等进行外形塑造;泥块是在大的块面派上用场,例如:陶器的底座以及盖子等部位。

(3)泥条和泥块的不同以及二者的成型方法是本节课要给学生进行重点讲述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尝试的地方,由此来提高学生在面对相同材料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你是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

【参考答案】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环节当中是每一位授课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而本节课引导学生兴趣十足的参与到制陶的过程中来则是该课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造型审美能力是该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中国传统的陶艺作品,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次我组织学生就陶瓷艺术进行讨论,了解陶泥成型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而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加了解陶泥成型的具体技法,我还进行了示范并注意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陶泥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切实体验到造型的乐趣。

为了保证美术课程的完整性以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后的展示作品环节我更注重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由他们自己来评判并选出自己心仪的作品,从而让学生在整节美术课上都能保持积极好学、想学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小学美术《飞天畅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ET》电影片段,学生观赏,感受外太空的魅力。

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象,它充满无穷无尽的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对太空充满了无尽的探索欲望。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飞天畅想》。

活动二:直观感知

1.认识太空景象

①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提问:探索外太空都需要哪些必备装置?(飞行器、太空服、探测器等)

②教师播放“神州”六号飞船游太空录像,引导学生观看回答:在太空你看到了什么?(星星、人造卫星、宇宙……)

③追问:说说你在录像中看到的事物在太空中处于什么状态?(失重)

2.表现太空

教师播放太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内容?(宇航员穿着太空服在太空中漫步)

②人物处于什么动态?(漂浮)

教师总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环境的宇航员和他们使用的物品都呈漂浮的状态。

③画家是用什么颜色表现太空的呢?(深蓝色)

教师总结:深蓝色的太空和蓝色的地球形成统一色调,白色太空服提亮画面色调,黄色、红色配件物品让整幅画面的色彩更丰富。

教师播放多幅描绘太空作品,感受先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提问: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实物组合法等。

活动三:形式分析

教师以太空火箭为例展示示范,确定如下步骤:

①准备一张彩色纸黏合成圆筒;

②按螺纹依次剪圈;

③将一端剪成花瓣状;

④整合修饰完成。

活动四:示范讲解

布置活动要求: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作品;描绘出自己心中神奇而美好的外太空。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五:实践展评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并情感升华。

2.作业:搜集并观看相关的外太空的图片、视频、新闻等,感受宇宙的无穷魅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参考答案】

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方法有设置情境、展示图片或实物、播放音乐等形式,在本堂课中我运用了设置情境法、展示图片法。

其次,我通过设置同学们乘坐“神州”六号飞船游太空,并播放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的思考可能在太空中看到的神奇事物或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展开联想,为后续的创作环节做基础。

最后,展示各种飞行器、人造卫星、太空服以及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各种动态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太空的事物,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想象力。

2.在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占据首位,你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答案】

我在美术教学中会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为学生创造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1)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课件、录像、范画、参观等形式展示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内容,以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储存,比如民间美术、艺术建筑、现代艺术作品等。感受艺术作品的美、自然界的美,以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和意识。

(3)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会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文化馆,甚至访问当地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设计“变魔术”的小游戏(运用剪刀将空白的纸剪出花样),学生观察发现,剪出了一条金鱼的图案,经常可以在剪纸中看到这个形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剪纸中常常会出现这些形象呢?这些形象有什么代表性的意义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起探究这些形象出现的寓意。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剪纸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福寿双全》《喜上眉梢》《富贵平安》等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作品中出现了哪些形象?这些剪纸作品在整体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蝙蝠、梅花等形象;有的以方形呈现、有的直接以鱼的形象出现)

2.分析剪纸语言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连年有余》,学生欣赏回答下列问题:剪纸作品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在造型形状、色彩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这些形状就叫做剪纸语言。圆点适合表现花心;月牙纹适合表现轮廓线;锯齿纹适合表现动物的毛发……只有合理的运用剪纸语言才会使剪纸作品更漂亮。

3.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①教师展示多幅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吉祥图案常常选用哪些事物作为图案?它们都代表什么含义?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找出吉祥图案当中对于谐音的运用,如蝠—福、梅—眉、瓶—平等。谐音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②教师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对折剪纸的具体方法,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你想设计一幅怎样的吉祥图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述。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亲自示范一幅吉祥纹样的剪纸制作步骤,学生观看,并总结步骤:1.确定吉祥寓意;2.选择表现形式;3.设计纹样;4.剪出形象。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学生选取寓意美好的吉祥纹样进行设计创作。提示学生注意刀剪安全,以及注意保护教室卫生,尤其要注意剪纸顺序为:先里后外,先小后大。左手要配合右手转动手中的彩纸,剪出流畅的线条。

2.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作品后,举办“巧手大赛”,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

4.其他同学从作品图案的选取角度、美好寓意、剪纸语言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同时评选出最佳优秀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如《富贵平安》:美好寓意—运用牡丹进行展现富贵平安的寓意;剪纸语言—造型生动,色彩—以大红为主,喜庆,吉祥)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之一,在造型、色彩、寓意等方面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传承。

2.学生将本节课看到的吉祥纹样以及吉祥纹样的寓意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并将自己的剪纸作品用来装饰居室。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

【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于中心线,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

繁复求变,乱中有序: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

2.在教无定法中,阐述如何进行美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答案】

达芬奇曾说:“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受人推崇的艺术大师就已经向人们传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美术的教学中,美术理论与实践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争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就需要从不同的教学方法入手。

第一,美术教学要求凸显视觉性,这就需要运用展示的方式展示一系列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观察的活动中理解作品的特点,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第二,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义务阶段美术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在学生创作前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技法或者创作步骤,这需要教师通过演示或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直观演示与学生的观察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三,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讲解某一技法时可以让学生先实践老师后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的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选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教学达到“1+1>2”的效果。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xf71560)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