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问题:大家上学几时起床?你能说出小红几时起床吗?
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二)讲解新知
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问:大家是怎么发现小红7时起床的?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钟表动态图,明确时针(较短,走得慢)、分针(较长,走得快),并配合7时认识电子表。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钟表模型,教师分别展示8时、3时、6时的表盘,提问学生是几时,如何表示。
师生共同总结可用汉字表示为8时、3时、6时,也可以用电子表盘表示为8:00、3:00、6:00。
教师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即电子表中“:”后为“00”,“:”前是几,就是几时。
(三)课堂练习
练习:“小明的一天”
(1)仿照电子表盘的形式写出各图中的时间。
(2)小明几时吃午饭?钟面上怎么只有1根针?
(3)小明几时在看动画片?6时的钟面有什么特点?
(4)小明9时在做什么?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四)小结作业
课堂总结:怎么看钟面和电子表上的整时?
课后作业:(1)同桌间互相说出整时,在钟表模型上拨出。
(2)拨动钟表模型,思考一天的时间变化。
(3)搜集资料:古代如何确定时间。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为是:构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时间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
2.为什么说认识钟表这一课对于目前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困难的?
【参考答案】
认识钟表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讲这属于较为困难的一课,虽然这一课来源于生活,但是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一年级学生认知起来相对困难,还有就是钟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度量工具,表盘比较复杂,对于钟表和时间的认识课程也是安排了多个阶段逐渐讲解。
故而在目前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且要在活动中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坝的梯形横截面图,创设相关情境(比如给水坝截面涂特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积大小。引入课题。
(二)讲解新知
请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思考: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图形面积的经验可得出:可以先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梯形水坝横截面,上底20米,下底80米,高40米。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梯形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面积;总结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方法。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引导学生想到探究过程中的两种转化方法?
【参考答案】
因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主要推导思路是一样的,探究环节我会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探究思路。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种方法与三角形类似,回忆过后学生能够类比之前的经验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我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只用一个梯形卡片”“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上述具体的要求来提供思考方向。要求“只用一个梯形卡片”则学生必须采取分割后拼接的方式,又要求“拼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只能沿着平行于上下底的方向去分割卡片,由此便不难找到第二种转化方法。
2.目前为止学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参考答案】
学生已学过以下图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两个公式是通过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填充长方形和正方形,从而发现面积与长、宽、边长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将平行四边形沿任意一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对比发现转化前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公式;
然后,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是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面积之间的二倍关系;
最后是今天学习的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一种方法是和探究三角形面积时一样,将两个同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方法是用平行于上下底的直线将梯形分割成两个高相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别在于前一种方法用了两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梯形面积的二倍;后一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原梯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追问:还想知道哪些数的倍数特征?学生任意回答。
教师明确本节课按照数字规律依次来学习。
引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讲解新知
1.观察猜想
我们研究了2、5倍数的特征,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讨论汇报说明,根据2、5倍数特征猜想个位数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请学生从倍数概念出发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容易发现12个位不是3、6、9但是是3的倍数,而13个位是3却不是3的倍数,因而得到根据个位数字不能进行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多写出一些3的倍数,并将找出的3的倍数在课前下发的百数表中做出标记。
标记结束,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根据标记结果,探讨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总结:3的倍数在几条斜线上,个位数字没有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个位、十位两个数字,并提示学生观察一条斜线上数的特征,学生容易发现每一条斜线上的数字,从第二行起十位、个位数字的组成都是第一行数字的拆分,如:3、12、21。
根据发现,学生猜想十位、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时,这个数是3的倍数。
教师补充: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也就是3的倍数。
2.验证猜想
教师任意给出大于100的数让学生根据结论进行验证。如:2019、375、2020等。
学生自行验证,之后与其他同学分享验证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圈出下面各数中3的倍数。
(四)小结作业
小节: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
作业:让父母任意写几个数字,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字的倍数特征。
【参考答案】
小学阶段常用到数字的倍数特征有2、3、5、7、9等。
个位数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数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这个数是7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能被9整除的数,是9的倍数。
2.说一说板书的设计。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的呈现,每一个版块都要设计的比较完整,要从黑板全局的角度去看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黑板,学生坐在座位上与教师看到的是不同的,所以板书不宜过高和过低等等。要学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板书,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板书,那么一些细节可以适当省略。
本节课我的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为主板书,右边为副板书,左边是本节课重点,右边是本节课的练习,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当学生看到黑板时能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