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梅花》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中国画的梅花》
2.内容:
(1)梅花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它们,追求表现崇高的精神境界。
(2)画梅先画枝干,画枝干要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锋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运笔急速果断,表现枝干的挺拔。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画出老干、新枝等不同感受。
(3)枝干留出部分空白用于添花。点花或勾花时要把握花瓣的朝向和前后关系,花朵的组织要讲究聚和散,避免平均分布。
(4)花朵和枝干的关系,就像点和线的游戏,在造型艺术中有着普遍意义。繁可争奇斗艳、简可一枝独秀。树枝穿插,疏影横斜,花朵聚散,疏密有致。点点线线,千变万化。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知识点讲解清晰完整。
答辩题目
1.谈一谈你对花鸟画的理解?
2.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画梅作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PPT播放梅花图片,让学生以“梅花”为主题,学生分两组进行,进行一场诗词大比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揭示课题《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出示多个梅花题材的作品,老师提出问题:艺术家为什么喜欢多以梅花作为表现对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许多文人画家喜欢用文字或笔墨来表现梅兰竹菊,梅花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凌冬不败,傲霜斗雪,正是因为它们象征着高洁傲岸的精神所以经常借用来比喻人,这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梅花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就像同学们说的造型、色彩、形式都有很大不同。而最明显最直接的是照片给我们的感觉是写实,而绘画给人感觉是写意,比较简练概括。
3.展示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寻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作品在用笔用墨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锋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运笔急速果断,表现枝干的挺拔。用墨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画出老干、新枝等不同感受。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寻梅》并追问:这幅梅花看上去老树繁枝,花朵清研,画家是如何做到繁而不乱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画家结合墨色的浓淡很好的组织了枝干的穿插关系,枝干留出部分空白用于添花表现花朵与花蕾的朝向,花与花之间的前后向背的聚散和相互遮挡。
4.为了加深对穿插、遮挡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宣纸上自行尝试画出枝干的穿插和花朵的遮挡。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创作梅花的步骤:先画枝干,再画梅花,最后画细节。并着重讲解中、侧锋用笔的不同表现力,以及勾画梅花时应注意花朵之间的遮挡关系,保持花朵形态的多样。
活动四:实践展评
教师布置学习活动,运用这节课的学习和理解创作一幅梅花作品,并提出要求:画梅花时注意枝干的穿插,尽可能做到墨色丰富。学生动手创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在所有学生完成作品时,分小组推选作品上台展示,从内容构思等方面进行自评,同学之间赏析作品,从墨色、造型、画面效果等方面互评。最后,教师从技法、创意方面进行总评,指出作品的亮点,以鼓励为主。并在课后把学生的作品放进美术学习档案袋中。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特点,引导同学们体会中国画的韵味,关注传统文化。
2.课下查找有关梅花的优美诗句、散文或绘画作品,下节课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中国画的梅花
用墨:浓、淡、干、湿
用笔:中锋、侧锋
步骤:枝干(穿插)、花朵(遮挡)、细节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你对花鸟画的理解?
【参考答案】
花鸟画是移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从技法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风格流派。中国古代花鸟画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不同于西方的静物写生,而是着重于对花鸟生态特征的表现,着重描写动植物的生命及其特征,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体会和感受。
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峰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花鸟画家,自从文人画兴起之后,花鸟画则更强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文人画家所推崇的审美志趣。
以梅兰竹菊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因取其品格高洁、清丽雅致,为历代文人画家所偏爱,故得名“四君子”。宋元年间多画松竹梅,称“岁寒三友”。
2.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画梅作家?
【参考答案】
宋代画家扬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诗书画兼长的一位艺术家,墨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扬无咎最著名的传世花卉作品是《四梅花图》,花用线勾,不设色;枝干不用双勾,以运墨中的自然枯、湿变化,表现老干新枝的差异。在构图上,四幅图都以疏朗自然取胜,瘦枝冷蕊,清气逼人,写出梅花真魂。可谓清雅绝逸,出尘绝俗。
河北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
关注张家口中公教育(offcnzjk)微信号,掌握考试资讯!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