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1-4)
1. 临近六一,高高兴兴地去接孩子放学,李女士却撞见孩子遭老师呵斥而流泪的场景。另一位家长的“善意提醒”让她恍然大悟:“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面对这样的行规,下列教师行为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B.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讲清其中利弊关系
C.抵制各种诱惑,和家长保持健康的教养关系
D.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可以接受家长送的礼物
2.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 )。
A.基本要求
B.内在要求
C.师德灵魂
D.不竭动力
3. 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4. 阅读理解
材料:
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根据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
(2)如何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科目二(5-10)
5. 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6. 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A.科技活动
B.文化活动
C.学科活动
D.社会活动
7. 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抢先问答,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 某学生既想参加舞蹈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跳不好,被人耻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9. 具有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容易变换的行为特点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10. 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辨析<中学科目二>)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