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当前,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的是,中国文化发展深陷泥潭,文化逆差的窘境、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产品的落后以及文化输出渠道不畅达......种种因素阻碍制约着中国前进的步伐,赓续文脉,弘扬发展中华文化迫在眉睫。
文化传承要向后看,守住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如若我们将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根系。“焚书坑儒”“文字狱”等种种变革是一把把砍向中华文化的刀,一刀刀下去,树断了,但根系未死,就能在来年春天萌出新芽。正如屈原虽以身殉国,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为民情怀,可以通过史书、传记等文化遗存润泽后人,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于谦,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习近平。“传承”让古人的智慧为今人造福,要想走好未来的路,文化传承是重中之重。
文化传承要向前看,浇灌中华文化的“枝”与“叶”。时代在发展,国人的审美在变化,向前看,创新发展才能使得中华文化茁壮成长。面对外来的“洋节”对传统节日的冲击,故宫博物院利用VR等新科技,将传统的“故宫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之中,不仅使文化、情感内涵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还兼顾了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故宫热”。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非遗传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肃正经,甚至是有些枯燥无味,与年轻人爱好新奇、潮酷的性格之间是有很大壁垒的。因此,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丰实文化内核,更新传播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化传承要向远看,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既是在发展自身,也是在哺育世界。古时,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加快了结束欧洲中世纪历史的步伐,催生了现代文明的诞生;当下,孔子学院遍布162个国家和地区,深化世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文化共享是追求,更是责任。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赫然在前,新征程扬帆在即,唯有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化,才能为“中国号”添足动力,才能使其经住风雨,扛过险浪,行稳致远。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