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2国考申论写作素材之名言警句积累

2021-09-29 19:01:00|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在申论考试中,作文是试卷中的重头戏,得作文者得天下,由于文章写作话题时政化,论述角度国家化,使得文章写作成为大多数考生的考试难题。而在作文中,语言精准,内容丰富是考官关注的重点,将为作文增加分值。因此,为了让各位考生在考试中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中公教育分享如下名言警句: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这句话很明显强调的是做人做事要仁义。从论证角度来讲,这句话从反面推论,阐述了仁义的必要性。从适用主题来讲,与“仁”“义”相关的主题均可。这在笔试中涉及到领导干部或个人为人处世原则时经常会用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论证素材。

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处】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翻译】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使用说明】这句经常被引用在结尾的第一句话使用,例如“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扬帆万里时”可以用来表达要有远大理想,可以用于不止步于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眼光,也可以用来说明要淡泊名利,目光长远,使用时根据主题来确定放开眼界的具体指向。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出处】刘基《拟连珠》

【翻译】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这句话告诫我们应注重实践。适用主题就比较广泛,理由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积极实践,去尝试,去做。当然,尤其适用于要求领导干部大胆实践,推进相关改革方面的内容,因为在这改革过程中,实践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使用时还是要作出相应的解释,这里面重点解释“常之”“履之”与“识”“知”,前者表示做法,后者表示结果。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梁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