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阅读资料 >

2021河北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2021-04-12 15:58:38|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中,《扁鹊治病》是往往容易作为考查的重点篇目。《扁鹊治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所作。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导致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应该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如“蔡桓公、理睬、敷烫、几剂、骨髓”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感受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感受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从这一则寓言中受到的启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等变化。

难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防微杜渐,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意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投影名医扁鹊的图片及人物信息。扁鹊——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本篇课文也是扁鹊就医的故事,但扁鹊这一回却无从下手,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是什么样的病让神医都没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整体感受文章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及读音。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4.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并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识记积累。

(明确:扁鹊为蔡桓公治病,而蔡桓公却置之不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小组讨论:扁鹊一共提议几次给蔡桓公治病,从原文找出线索。

明确:三次。分别是: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2.提问: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明确: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

3.同桌讨论:蔡桓公之死的原因。

明确: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不相信扁鹊。从蔡桓公的语言“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可以看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该则寓言故事能够提供给我们现实意义。讨论蔡桓公的死因,明确感受该人物到固执己见、傲慢,不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五)小结作业

作业:组织学生查找其他中外寓言故事,下一课时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学生们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启示。通过扁鹊见蔡桓公并三次劝诫和蔡桓公三次固执己见拒绝医治的故事,引导学生该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提问的方式将课程不断推进,指导学生研读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几次具体表现,和最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急急忙忙地派人去请扁鹊治病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蔡桓公固执己见的性格特点,对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有了客观的评价,从而体会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的重要性。但是本课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那就是对人物的心理体会得还不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当时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加以引导。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