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2021-01-13 14:42:56|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高中化学《烷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饱和烃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答】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教师引导】烷烃分子种类繁多,不同连接方式形成的分子结构不同,那这些不同结构的分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一起学习“烷烃”。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些相似性的烷烃分子又怎样进行命名和区分呢?

【教师讲解】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提出问题】请说出下列烷烃的名称?

CH3(CH2)8CH3 CH3(CH2)15CH3

【学生回答】癸烷和十七烷。

【提出问题】尝试写出从甲烷到癸烷的分子式,仔细观察烷烃的分子式,看烷烃分子中C原子和H原子数目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学生1: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比如乙烷和甲烷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丙烷和甲烷相差两个CH2原子团。

学生2: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

【教师总结】因此烷烃分子的通式为CnH2n+2。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因为他们的结构相似,所以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烷烃分子就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逐渐被C原子取代的过程。试着写出丙烷的结构式,当用C原子再去取代丙烷中的氢原子时,有哪些情况发生?

【教师引导】大家写出的分子结构式就是丁烷的结构式,丁烷中C原子取代氢原子的位置不同,导致形成的丁烷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展示图片】观察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也可知道,其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在性质方面有哪些差异呢?结合表格3-2。归纳一下不同点。

【学生回答】由于分子的结构不同,导致正丁烷的熔沸点、密度要高于带有支链的异丁烷。

【教师总结】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式相同,都为C4H10,但分子式内C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提出问题】分析、归纳以C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成环、成链,使得有机化合物存在众多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画图表示4个C原子相连接的方式有哪几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

烷烃的状态由气态逐渐变为固态,一般情况下n≤4的烷烃为气态;

熔沸点由低到高;

如果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烷烃的密度逐渐增大,但大多小于水。

2.本节课是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起促进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在我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都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开始之初,先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饱和烃概念,学生进行思考,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从而顺利的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紧接着,在讲解烷烃的命名时,教师给出学生几种烃类分子,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名字,深化对命名的理解。在同系物概念的讲解时,学生自己写出烃类分子式,教师只要在这时适时的引导学生,从原子个数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分子式中C原子和H原子的数目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能推出烷烃的分子通式和同系物的概念;同分异构体的讲解中,学生也是自己书写丁烷的结构式,学员可以写出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两种结构,然后老师就可以顺势讲解这一概念,学生通过自己书写就可以理解分子式不同,结构式不同的现象为同分异构现象。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