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子的反光现象》
一、考题回顾
注:图片节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教室外的阳光引入到教室内,确定通过平面镜能实现,从而导入今日课程-光的反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了解入射现象
活动前:【教师提问】在桌面上放一块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试着移动平面镜,能否使激光射到教室里不同的物体上?
活动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活动后:【学生汇报】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后,光线将会反射到墙面上,并且如果固定激光笔位置不动,水平移动平面镜不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适当改变平面镜角度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反射的概念。同时做出光路图。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
活动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活动前:光线在反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活动中:【学生实验】1.把一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使E、F两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3.改变入射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轨径迹。
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中。
活动后:【学生汇报】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总结】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几幅残缺的反射光路图,利用量角器和直尺补全光路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学生课下收集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画出光线的反射光路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有月亮的晚上向着月亮行进时,有经验的人常常会走“暗地”,而不会走比较明亮的“明地”,请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在有月亮的晚上向着月亮行进时,有经验的人常常会走“暗地”,而不会走比较明亮的“明地”,这是因为月光通过路面后发生的反射类型不同,当月光通过地面的水坑反射时,发生的是平面镜反射,所以人眼逆着光线看去会发现比较“明亮”,而月光通过石头或泥地反射时,发生的反射类型是漫反射,反射之后进入人眼的光线比较少,所以看起来比较黑暗。
2.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你如何突出教学重难点的?
【参考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教学难点是光的反射定律得出的实验。这样的设定是根据教材及学生情况确定的。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7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光的反射这一概念,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对实验过程也有一定的理解。基于上述的分析,为了突出光的反射定律这一重点知识,我采取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在实验活动中,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从而突破重点。实验设定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光线是否共面的实验分析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想不明白的点,所以我采用的是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两条光线的位置,再通过演示转动纸板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认知,再让学生自主实验,从而突破该难点。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