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介绍
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汉字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历程:
甲骨文
目前最早的有体系的可考文字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顾名思义,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最早被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在近代对其研究颇有造诣的有四位学者并称“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目前可考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左右。
金文
顾名思义,金文多刻在青铜器上,用于记载天子贵胄和功臣的事迹。周代青铜器技术已经成熟。金文使用年代横跨商末、东西周,共计八百年左右。目前已经识别2420字。
大篆
西周后期,汉字逐渐演变发展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六国后的始皇帝开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六国文字,在大篆的基础上创制了小篆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文字。小篆线条匀称、粗细均匀,目前很多产品仍然用其作为装饰。
隶书
隶书起源于战国,在汉代达到鼎盛。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汉代的隶书已经十分接近现代使用的文字。
楷书
楷书源于汉代,兴于魏晋,在唐代时候达到顶峰。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对楷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其中,因为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又被合称为“颜筋柳骨”。楷书书写工整美观,现在仍是使用最频繁的字体之一。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草书的特征。草书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很多草书家也以生活得洒脱豁达而为后世所知。如被称为“草圣”的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就给他起了颠张的外号。
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的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代表作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印刷体
自宋代之后,伴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汉字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印刷体方正精细,端庄巧妙,也是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较多的一种字体。
二、考查形式
多以考查记忆题目为主。注意字体和代表书法家的对应。
三、例题展示
被称为“草圣”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张旭
【答案】D。解析: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著名代表人物,其作品被合称为“颜筋柳骨”。故本题答案为D。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事业单位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