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独特的音色与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渔舟唱晚》的欣赏,并配以听辨、讨论、分析、联想等方法,学生能够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熟练识记常见的表情术语,并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了解民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难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熟练识记常见的表情术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电影《笑傲江湖》中的古筝演奏的《沧海一声笑》片段并提问: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音乐全曲给人一种潇洒豪迈、大气磅礴、逍遥自在的感觉。闭上眼,乐曲开头的几个清脆的音符呈波纹形式飘荡开来,这起始的一段音乐就像是一朵平缓升起又逐渐落下的浪花。这是“古筝”特有的音色,给人一种灵动、清安的感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古筝”这个传统乐器,来学习另外一首古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古筝的不同魅力。
(二)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并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夕阳西下的落日美景图。落日余晖映照在清澈的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渔歌声……
2.教师展示古筝的图片,并补充讲解:古筝,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完整播放《渔舟唱晚》音频,并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回答出:3段。
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术语,并提问学生:第一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特点?请做出连线。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慢速、温柔地。歌唱性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3.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术语,并提问学生:第二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特点?请做出连线。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慢速、如歌地、优美地。如歌的旋律、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的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互相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把打渔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4.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三段并哼唱歌曲,ppt展示常用的表情术语,并提问学生:第三段乐曲在速度和情绪与前两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将学生分成同桌两人一组,讨论3分钟,后选择同桌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情绪十分热烈、激动。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和浪花飞溅的热烈场景。
5.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古筝名曲《战台风》,并在ppt上展示音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在上海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随后,将学生分成前后4人小组,讨论十分钟的时间:这首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么样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选择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总结: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的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
2.教师补充讲解:这首名为《战台风》的古筝曲,是王昌元在1965年创作的。当时她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战台风》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型古筝改革工作的成功。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常见的表情术语并提问: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呼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可以通过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更多民族音乐语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同学们在音乐的圣殿里会欣赏到更多的古筝名曲,感受古筝独特的音色与魅力,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蓝天,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布置课后作业:乐曲的意境与古诗的意境比较相似,课下搜集一句与《渔舟唱晚》意境相似的诗句,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