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十六国与北朝的空间位置,了解该时期政权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利用史料,分析概括民族交融的史实,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并提出问题:刘亦菲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木兰是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她生活在北魏时期。
教师追问:花木兰所生活的北魏又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十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提出问题:在东晋统治南方时期,北方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它们中的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追问:具体有哪些民族融合的表现?
学生回答: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教师补充:到了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但是前秦在与东晋的淝水一战中被击败,之后前秦迅速崩溃。到了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师出示史料《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节选,提问北魏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分析回答: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教师补充:除此以外,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史料《隋唐政治制度史》节选,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教师总结:这些措施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北方政权的更替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大隋风云》片段,提问:什么是北朝?北朝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学生回答: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这5个王朝合称北朝。到后期,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资料,了解现在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教师资格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