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在往年考到了不定项选择。这直接促使考试难度变大,给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其中有一类题目,却是比较容易拿分,规律性很强,只要我们学会基础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就可以把题目做对,它就是真假话问题。为此,中公教育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巧解真假话问题。
题干条件中给出若干个判断,而判断中有一个(或几个)为真(或为假),问“由此可以推出/谁说了真话(假话)”,这样一类题目即为真假话问题。
【示例】某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和妹妹四口人。一天,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份为奶奶准备的神秘生日礼物,对于生日礼物是谁准备的,四人有如下说法:
爸爸说:“我们四人都没准备。”
妈妈说:“不是我准备的。”
哥哥说:“妈妈和妹妹至少有一人没准备。”
妹妹说:“这是我们四人中有人准备的”
已知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 由此可以推出
A.爸爸和妈妈说的是真话 B.妈妈和哥哥说的是真话
C.爸爸和妹妹说的是真话 D.哥哥和妹妹说的是真话
类似上述题目,题中条件给除了四个判断,并告知有两句真话,两句假话,问能推出是谁说了真话。可以初步断定这是一个真假话问题。
核心方法--“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各个判断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确定真假的所在;
第二步:绕开已经找到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或反对关系),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性;
第三步:回到矛盾命题(或反对命题),判断矛盾命题谁真谁假。
简单记为,一找二绕三回。
正如上述例题,爸爸说“我们四人都没准备”即所有非, 妹妹说“这是我们四人中有人准备的”即有些是,二者互为矛盾关系,必为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已知四人中有两人真话两人假话,则此时绕开矛盾,可得到剩下的两句需满足一真一假,即妈妈和哥哥的话。 若妈妈的话为真,即“不是妈妈准备的”,则哥哥的话一定为真。这不符合二者一真一假,就说明妈妈的话一定为假,即“妈妈准备了”,那么哥哥的话就为真。同时可知,由“妈妈准备了”可判断矛盾关系中,爸爸的话为假,妹妹的话为真。说真话的是哥哥和妹妹,选D。
以上是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接下来运用一下吧。
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丁:不是我作的案。
四句话只有一句谎言。如果以上为真,则: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
B.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
C.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乙和丁
D.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
【中公解析】分析四句判断可知,丙和丁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则必为一真一假,根据已知条件只有一句谎言,则甲和乙的话都是真的,是乙和丁一起作的案,回到矛盾,可知丙为真话,丁为假话。所以选C.
以上就是对真假话问题的梳理,一是明确题型,二是以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作为突破口,用好口诀,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