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1国考申论作答不可忽视的细节

2020-10-11 14:54:39|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申论技巧与方法,但是仅仅掌握基础内容显然不能让成绩更进一步。这个时候除了常规的一些要点信息,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那么今天中公教育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申论中不能忽视的细节。

一、首句

在申论备考中有一项阅读方法叫“句的阅读”,但是这项技巧会被很多学生所忽视。但是首句却在考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常首句会有两个特征,一是短小,二是表明观点。只要符合这样的特点,那么这个句子就需要同学们关注了。

首句即为核心句可能会直接给出要点信息,例如:

碎片时间里学习可能是无用功。听到这个闲人理论,恐怕会有“积极青年”跳起来批评:“这么不努力,会被时代淘汰的!”不过,别担心,科学家会替你反驳他:在碎片时间里学习,可能是无用功。

而有的首句不仅给出我们要点,也会给出小标题的角度和方向,例如:

《人民的名义》过硬的品质是其爆款的内在保证。在《人民的名义》一开始掀起的传播爆点中,“老戏骨”的表演赢得了最初的口碑。这部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的电视剧流,依靠逻辑缜密的破案剧情营造出话题性和悬疑性,很容易就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二、案例型材料

近几年申论考试中,案例型材料大量存在,虽说减轻了同学们阅读拗口的困惑,但是也为同学们提炼要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案例型材料往往蕴藏着要点,这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

案例型材料要点的设置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就是整个段落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多余的内容和观点,例如: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宰相张英老家的府第与一位吴姓望族相邻,吴姓邻居扩建院墙时欲占张家的空地,张家认为自己的财产受到侵害,于是双方发生纠纷,并告到县衙。因为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怕得罪了吴家,左右为难。张英的家人于是致书到京城请张英出面告倒吴家。张英读完家信,写了一首诗给家人。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得诗后,很是惭愧,于是将院墙拆让了三尺;吴姓邻居也深为感动,也将院墙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道。

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用“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方式进行要点选取,上述段落就可以提炼为“张英面对邻里纠纷选择让出三尺化解了矛盾,所以邻里之间要讲求包容”。

而第二种情况就是一个段落中除了案例还有一些其余的观点性内容,这个时候案例前后往往就是要点。例如:

包容是多元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身体力行,才真正地拥有了那份广阔,那份坦然,那份心胸!当然,包容不是无限度的,不是对他人的放纵。某地的黄某因非法倒卖烟叶外逃,当地警方立案调查后,对黄某网上追逃。今年6月8日上午,黄某潜回居住地被公安部门发现。原来黄某是回来陪孙子高考。为了不影响黄某孙子考试,当地公安部门没有立即抓捕,而是严密监控5小时,待黄某送孙子进入考场独自返回宾馆后才将其抓捕。得知警方延迟对其抓捕后,黄某非常感激,称虽然自己被抓,但一点也不恨警方,他接连向警方鞠躬,感谢没在孩子面前抓捕他,更重要的是没有影响孩子考试的情绪。

上述案例中很明显黄某例子之前有理论性语言“包容不是无限度的,不是对他人的放纵”,这句话就是比较重要的观点。

申论中细节性的要点有很多,需要大家在做题中多加注意,关注细小部分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关键词阅读 国考申论作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