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下半年高中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2020-01-05 14:46:27| 来源:学员回顾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美术《刻制边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回顾上节课知识,PPT展示大量印章作品,再次感受印章丰富多样的形制美感,提醒学生观察思考:除了印面,还有什么地方是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了多样的形制,在印石侧面刻制的文字或图形也是琳琅满目、风格各异。它们与印文本身是一份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了这样的装饰,印章的审美属性就更为多元!引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刻制边款》。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边款概念、作用

①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边款?边款的内容有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刻在印章的侧面记录姓名、刻制年月以及作者的艺术感想等的内容称为边款。它与书画作品的落款、题跋的作用相似,也被称为印跋或边跋。它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文字与图案。

②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有文字的边款,并提出问题:边款中的文字能够传达出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有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等信息,或叙事、作诗等。

教师简述边款的发展,引导学生体会边款与印章不可分割的艺术性:早期的印章在侧面刻有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等内容,到明清时期,边款的题材样式日益丰富,不仅记录姓名、刻制年月,还记录作者的艺术感想以及与印章有关的事件,或者对印文含义作诠释,或者叙事、赋诗、题记、品评等。在具体刻制上运用了各种结体和刀法,体现了自身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边款字体特点

①展示边款拓印作品图,引导学生观察:边款的字体有哪些?

教师总结:边款的字体有楷、行、篆、隶等多种。

②继续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吴昌硕的《道无双》边款,并追问:边款的内容有什么?属于哪种字体?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总结:《道无双》边款记录了吴昌硕受沈伯云嘱托,为其刻制《道无双》的事情,表现了两位艺术家深厚的友谊。“道无双”三个字以石鼓大篆刻成,浑厚苍劲、古朴雄健,金石意味浓重;其余小字行楷兼收,酣畅茂美;整个作品布局讲究,疏密有度,表现出高古博大的艺术境界,俊雅而富于装饰美感。

3.刀法

师生共同回顾刀法知识并讲解:在刻法上有单刀和双刀,单刀多表现阴文,双刀多表现阳文。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结合多媒体示范边款中不同字体笔画的刻印方法,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①清洁印面,刻横画:方向与写字运笔相反,从右向左切下,右高左低,右粗左细。

②刻竖画,落刀时略用重力一按,显示竖笔的起笔,再向下方按切即成。

③刻竖钩,竖直笔与竖画一样,钩在竖笔结束时,微微收刀再重按一下,即成一钩。

④刻点,刀杆直竖,用刀角从上往下切下,根据点的不同斜度,调整刀角的方向。

⑤刻横钩,在横画刻完后,在横画起笔处,用刀锋尖儿用力按下。

⑥刻斜钩,将一竖刻改为向右下方切,结束时,即起钩时,换成下锋角,从笔画出刀锋处补切一刀,但笔画不要太分离。

活动四:欣赏评价

教师示范后,明确练习任务:为上节课刻印完成的印章刻制边款,注明刻印时间及自己的姓名。

学生实践过程汇总教师巡视指导,练习完成后展示作品,从字体、内容、感受等多方面评价。

(例如:篆体“美术”——单刀和双刀并用——以刻竖钩刻横钩为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刻制边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课下尝试将边款进行拓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什么是边款?

【参考答案】

早期的印章有在侧面刻上作者姓名、年月、地点的内容,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边款。到明清时期,边款的题材样式日益丰富,不仅记录姓名、刻制年月,还记录作者的艺术感想以及与印章有关的事件,既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书画作品的落款、提拔的作用相通,边款也称作印跋或边跋。明清流派印家所流传下来的边款内容十分广泛,或者对印文含义作诠释,或者叙事、诗文、题记、品评等。在具体刻制上运用了各种结体和刀法,体现了自身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边款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艺术来品评欣赏,又与印章艺术不可分割、相映成趣。

2.在美术学科课堂中,如何把直观教学法运用到课堂当中去?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凸显视觉性,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就从教学实施的几个环节来说一说如何把直观教学法运用到课堂当中来。首先说导入,导入的好坏关乎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在导入环节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比如说我要上的是《刻制边款》一堂课,在导入的时候我会用多媒体展示篆刻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们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继而,在新授环节,我继续展示作品,通过讲解、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的历史以及技法、材料的相关知识。然后,我通过示范法教学,让学生对技法和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在展示评价阶段,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

美术学科是一门视觉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性教学的运用。

高中美术《江山如此多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诗词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主席通过诗词营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凸显出了江山如此多娇。从而引出傅抱石、关山月通过作品展现了《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以此引出课题《江山如此多娇》。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创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悬挂于哪里吗?(人民大会堂)

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江山如此多娇》是由傅抱石和关山月根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创作,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目前藏于人民大会堂。

2.感受、内容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江山如此多娇》,并思考问题:

①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雄伟、壮阔)

②描绘了什么场景?都有哪些景物?(旭日、长城、黄河、雪山、松柏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感受。

3.美术语言

(1)展示《江山如此多娇》的全图及其放大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作品中近景和远景分别描绘了哪些景象?(近景描绘了松柏林,远景描绘了雪山。)

②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产生了什么效果?(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近景描绘了高山苍松,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描绘了皑皑雪山,一派北国风光,跨越了空间的界限。

(2)继续引导欣赏并追问:

①这幅作品的创作形式是什么?(中国画)

②笔墨、色彩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近景运用青绿山水的画法表现,笔墨淋漓,气势磅礴。

活动三:示范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江山如此多娇的绘画特征,小组讨论问题:画家描绘这些景物的意义是什么?传达了什么情感?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活动四:实践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比如《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等,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运用青绿的方法进行描绘,刻画细致写实。

活动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学生自主发言,说说收获。

同时教师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美术馆,增长见识,提高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你喜欢的近代山水画家?

【参考答案】

在近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则是山水大师黄宾虹。我来说一说我对黄宾虹的了解。

黄宾虹早年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六十岁以后,黄宾虹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并且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作品。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浓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逐渐形成了“黑、密、厚、重”的画风。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地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

2.你认为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答案】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美的能力是发展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第一,拓展知识储备。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敏锐地感受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也要引导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以此来积累审美知识,为他们审美情趣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善于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欣赏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并启发他们进行思考。通过美的事物的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留心观察教师的板书设计、仪表等,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审美情趣。

第三,展开想象,升华审美情趣。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积极思考,逐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高中美术《张迁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隶书的图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字?

学生猜想,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总结:隶书是我国五大书体之一,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隶书作品《张迁碑》,领略隶书的魅力,引出课题《张迁碑》。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展示五大书体的图片,提出问题:隶书是如何演变而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隶书的发展: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的一种字体。在秦代,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久,隶书就逐步取代了小篆。汉代书法以隶书的成就最高。

2.展示《张迁碑》,提出问题:碑文记述了什么事件?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整体给人以朴拙醇厚之感。

3.结合《张迁碑》观察隶书的结构、笔画、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派出代表相互分享各组观点。

教师整合学生观点,师生共同总结:

①用笔:以方笔为主,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有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燕不双飞之称;

②结构:因笔画的多寡而有大小变化,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

③布局:紧凑茂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总结《张迁碑》的特点并说明隶书的特点。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展示《曹全碑》拓本与《张迁碑》拓本,以辩论赛的形式,对比分析其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并阐述两者的异同。

学生积极参与辩论,教师记录辩论过程并总结:《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曹全碑》笔画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结构疏朗平整,舒展奔放,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2.组织学生分组临摹张迁碑上的几个文字,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

3.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后面的展示区,开一个书法小型讨论会。在展示自己临摹的作品的同时谈一谈自己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了解与观念。在学生展示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展现自身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

活动五:小结作业

小结: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课下收集关于其他隶书作品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该字帖是什么书法体?

【参考答案】

该字帖为《张迁碑》,是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书体。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横画有了波折,字形由修长变为扁平。相对于篆书更为简洁和便捷。

隶书具有以下特征:

隶书的写法有“蚕头雁尾,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的规矩。

(1)点画: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

(2)结体:变纵势取横势,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

(3)章法:一般字距较大,而行距相对较小。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参考答案】

我国的书法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苑囿里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懂得欣赏书法的方法,是有意义的事。

①在教学中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书法兴趣。

②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③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各种书法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xf71560)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