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大量可能性推理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当选项中出现“可能、也许、大概”等程度副词时,选项的力度是比较弱的,与必然性选项作比较,这样的选项通常我们不优先选择的。那么在这里为什么单独列出来讲必然性与或然性选项的力度比较呢?因为它是我们整个削弱加强力度比较的核心,从整体上来说是必然性选项大于或然性选项,不仅仅只是包括上述所说的可能性词汇这一方面,但在考试当中有许多选项是或然与或然的比较,这个时候就有了“直接>间接”、“综合>单一”、“量大>量小”、“本质>现象”,这些实际上就是或然性选项力度比较的操作方法。
选项中有从必然性的角度去削弱和加强的,力度是大于从可能性角度去削弱和加强的。
1.必然性角度
什么是从必然性角度去削弱加强呢?就比如,题干给出了一个论证,选项中找出了它的矛盾来反驳题干或者是用了逆否命题来直接对它进行加强,那么这个时候,选项用了必然性的知识来进行削弱或加强。
例1.X分子具有Y结构,串联起了大量的原子,由该分子组成的某种物质在同类型的物质中具有很强的的导热性。很明显,分子内包含大量原子是使得该物质拥有极强的导热性所必不可少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①.有的物质导热性不强,但是它的分子中包含了大量的原子
②.有的物质其导热性很强,但是其分子不具备Y结构
解析:题干结论是:物质拥有极强导热性→分子含有大量原子。这道题大部分同学会误选①,题干结论可知分子内包含大量原子是必要条件,而①项本身其实是可以削弱的,但②它是题干的矛盾,肯定了充分条件拥有极强导热性,并且否定了必要条件不含大量原子(因为Y结构的功能就是串联大量原子),②是从必然性的角度进行反驳,力度比①更强,故,正确答案为②。
例2.考古学家发现,那件仰韶文化晚期的土坯砖边缘整齐,并且没有切割的痕迹,由此他们推测,这件土坯砖应当是使用木质模具压制成型的,而其他5件友土坯经过烧制而成的烧结砖,经检测其当时的烧制温度为850-900度。由此考古学家进一步推测,当时的砖是先使用磨具将粘土做成土坯,然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以上考古学家的推测?
①出土的5件烧结砖距今已有5000年,确实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物品。
②没有采用模具而成型的土坯砖,其边缘或者不争气,或者有切割痕迹。
解析:题干推理为土坯砖边缘整齐,并且没有切割的痕迹→是使用木质模具压制成型的,
①可以加强题干,肯定了出土的砖确实属于仰韶文化时期,但是否是使用模具压制而成的,不确定;而②它是题干的逆否命题,否后推否前,是必然性角度进行加强,力度强于①故,正确答案为②。
2.可能性角度
如果是选项中都是可能性削弱,比如,有因没果,它就要比另有他因的力度强,在知果求因里,否定此因就是对题干的必然性削弱,另有他因就是或然性削弱,否定此因>另有他因。
例: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
①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②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解析:题干主线为:雨水冲刷等原因→唐代古墓发现先秦陶片,①直接否定了题干所给雨水的原因,力度强;②告诉我们唐墓里面的陶片可能是随葬品,属于另有他因,没有直接否定题干,力度较弱。故,正确答案为①。
上面几道例题,想给同学们传达的是:在遇到可能性题目需要力度比较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可能性词汇,还有另外一些新的思路辅助我们选择,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给各位同学们一点小小的启发。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事业单位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