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19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2019-05-19 10:26:06| 来源:学员回顾

荐:2019张家口教资学习群559660376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语文《包身工》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天津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包身工》

2.内容: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的干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一碗也轮不到的时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

3.基本要求:

(1)掌握“包身工”吃住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你在授课中是如何体现文章中的感情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可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进行范读,在黑板上强调一些易读错的生字。

【明确】猪猡、弄堂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报告文学,关于报告文学是文学类文章题材之一,是速写,特写等文学样式的总称,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样式。那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旧中国一群包身工生活的。

【明确】分别从吃和住两个方面描写。

(三)深入研读

1.那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包身工的日常生活呢,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吃—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两粥一饭,中午的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粥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莴苣的菜叶就是难得的佳肴。

住—蜂房般的格子,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十七八个“猪猡”,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的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鸽子笼一般分得均匀,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2.读到这些,你有什么体会?

【明确】人活得不像人,没有人的尊严,人权受到了侵犯。

3.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小组合作讨论: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呢?

【明确】双重压迫,中国的封建势利与帝国主义的无耻勾结。三个原因:可靠、安全、廉价。

4.能够看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的这篇文章?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包身工的处境以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同情、悲愤。

(四)迁移拓展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习这篇文章后你的感受。

【明确】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所以,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侵略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夜终将过去,黎明终将到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我们学习《包身工》这篇文章,了解了他们遭受的非人待遇,知道了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更要珍视现在的美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业:

1.当我看到包身工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

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

【答辩题目解析】

1.《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你在授课中是如何体现文章中的感情的?

【参考答案】

在本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感情的渲染和体悟。

首先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对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感触,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种子。其次,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自由朗读和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读中初步体情。重点研读课文的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和情景想象的方式鼓励学生品析词句中蕴含的情感,整体包身工生活日常、个别包身工被虐待等场景的体会,感悟文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进而深层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包身工的境遇和作者的愤怒之情。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参考答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它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

“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

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1 2 3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