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面试 >

如何轻松应对2017公务员面试中的哲理类问题

2016-12-26 09:38:52| 来源:河北中公教育

在公务员面试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认真梳理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才能避免没有思路无法开口的尴尬,尤其是哲理类问题,侧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考查,通常以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以及原理效应为载体,反映生活中或工作中的道理或启示。很多考生由于平时知识储备量太少,常常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无从下手,或者是逻辑混乱,中公教育特在此有针对性地帮助考生梳理一下答题思路。

》》更多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最新考试信息 请锁定河北中公教育《《
 
一、提出观点

抓住题干中的核心关键词,对题干进行概括性描述或解释性说明,阐述题干的表层含义,进而点明背后反映的道理。哲理类问题包括哲理故事、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三个方面,根据哲理类命题的内容的不同,在提出观点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概括性描述:即“长变短”,对于篇幅或故事较长的哲理题目,可以将其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提出题干中反映的哲理或启示。

(2)解释性描述:即“短变长”,对于篇幅较短的这类题目,可以将其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总结题干中蕴含的道理或启示。

二、论证观点

全面分析,以辩证、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题干的内容。具体的分析方法有三种:讲道理、摆事实、作比较。

(1)讲道理:就是用人们已知的、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使论述有权威性。

(2)摆事实:是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性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具体包括既定事实、文学作品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除此以外,在公务员面试中考生还可以使用本人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如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先进人物事迹、名人故事等。摆事实是面试考场上非常实用的一种办法,对于完善考生的答案结构、丰富答案内容都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而在较多的故事选取中,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是最佳选择。即使要以名人故事举例,也要具有时代特征,避免老套的名人故事,比如说雷锋精神,考生们可以不必再谈雷锋做过什么好事,而是要举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如郭明义、张丽莉等。

(3)作比较: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在公务员面试作答中,可以古与今、中与外、大与小、强与弱、正与反等进行比较,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三、落实观点

即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联系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注意要与报考岗位紧密结合,另外也可以从国家、社会、单位等角度思考。比如“如何做人”这个问题,考生在落实观点时可以谈与个人品德和个人成长相关的道理;比如“如何做事”这个问题,考生在落实观点时可以谈谈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工作职责的履行;比如“如何做官”这个问题,考生在落实观点时可以谈谈对当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

考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答题,会让考官听起来很有逻辑条理性,自己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在平时练习时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好用的故事和例子丰富答题内容。下面以一道例题来看看在具体题目中如何运用。

【例题】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鸡蛋从内打破与从外打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被动接受,一个是主动出击,两者结果也完全不同。这就告诉我们,人要成长,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就要勇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新事物。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生活在迷茫中,每天得过且过,问他们近况如何,他们总是一边回答“老样子,混饭吃”,一边抱怨自己的生活没有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缺少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的想法,只停留在原地,缺乏前进的勇气,只是被动应付。与之相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主动挑战自我,弃教从商,并获得成功。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如果我一直在北大混下去,现在也可能只是北大外语系的一名副教授。所以说,人只有勇于尝试,才能突破自我。

因此,要想突破自我,就要化被动为主动,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让自己尽可能多地进行尝试,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当作挑战,勇往直前,最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cj26909)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