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章程、风俗习惯等。其中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常见的考点,尤其会涉及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公教育建议大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需要先充分地认识一下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本质上的联系:肯定说,认为实在法律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时,才具有法的属性,即“恶法非法”,这是自然法学派的学说。否定说,主张某事物是不是法律与它是否符合正义,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法律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效力,即“恶法亦法”,这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学说。
(二)功能上的联系:古代更多强调道德在社会调控中的首要地位,对法律的强调也更多在其惩治功能上。近现代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首要地位,依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法律与道德都是在功能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需注意,法律与道德同等重要,都是属于社会规范,都可调整人的行为。
(三)内容上的联系:近代以前法在内容上与道德的重合程度极高,有时甚至浑然一体。而近现代则注意明确法与道德的调整界限,将法律标准与道德标准相对分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成为通说。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陷入误区,认为通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则就说明法律就是道德,这样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句话是指法律在内容上和社会道德的基础部分大范围重合,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一般会在法律体系中有所体现。因此不能说法律就是道德,他们有重合,但是也有很明显区别。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由表格我们可知,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其中最大区别在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而道德是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等方式保证实施,不具有国家强制性。有人认为道德就没有强制力,这样说法是错误的。道德是具有强制力的,但是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而国家强制性是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试题练习】(单选)“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规范作为法律条款被写进了《民法典》之中。这说明:
A.法的产生和国家有直接的关系 B.道德等社会因素对法产生有影响
C.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D.法律与道德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中公答案】B。道德规范被作为法律条款,说明道德等因素与法律之间存在关系,即道德等社会因素对于法律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影响,题干没有体现 A、C、D 项,其中法律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主动制定或认可,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产生的,D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大家备考时,要重点掌握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以理解型考查为主,各位小伙伴在备考时要注意消化理解并且举一反三。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事业单位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