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河北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行测 >

行测题库:行测片段阅读模拟题2023.12.20

2023-12-20 13:59:00| 来源:中公教育
 行测练习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我们将“衰老”________为:机体的各个“组件”,特别是DNA,某些特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脂肪)所受到的随机损伤的大量累积,这一累积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并最终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这种伤害会逐渐削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效能,使机体更易患病,且呈现出衰老的特征,比如肌肉损失、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听力和视力降低等。

这些累积损伤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甚至还包括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这种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但是不乏漏网之鱼。生物学家怀疑,正是这些自由基的氧化侵蚀最终造成了线粒体的永久性损伤,让细胞不能继续保持诸多分子的结合,而这是维持机体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自由基也可能会对细胞的其他部分造成直接破坏。

固然衰老让我们更易患上心脏病、阿兹海默氏症、中风或癌症之类的疾病,但这些和衰老有关的疾病只是叠加于衰老之上的不幸事件,而并非等同于“衰老”本身。所以,即使科学能够消灭当今老人的头号杀手,衰老依旧会发生,它迟早也会让别的疾病有隙可乘。另外,衰老也会让我们的某个关键部位(比如说心血管系统)最终面临灾难性的衰竭。现在,人类比他们的祖先在过去任何时期都要活得更久,有些国家男女平均寿命分别是75岁和80岁,而过去他们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比如感染和寄生虫病。但“衰老”本身并非是一个按照既定的详细时间表严格执行的基因“程序”。演化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专门用于激发机体衰竭的基因,让我们能够调控它,从而控制我们的寿命。毫无疑问,一些基因确实影响了我们的衰老过程,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是在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和活力的过程中无心产生的副产品。我们并没有控制衰老和死亡的基因程序,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像治愈疾病一样治愈衰老。

1. 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概括 B.定义

C.限定 D.规定

2. 下列说法中与文意不符的是:

A.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

B.人的机体具有自我修复随机损伤的功能

C.人体累积的损伤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后会导致衰老

D.人的机体所受的随机损伤累积从生命初期就已经开始

3. 下列对“自由基”的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造成的损伤均是永久性的

B.人人体内都具有

C.是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

D.在将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当中产生

4. 作者认为现代人比古人活得更久的根本原因在于:

A.现代人比古人更有智慧,更有创造力

B.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的出现

C.很多老年性疾病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D.感染和寄生虫病已无法威胁人类

5. 下列概括全文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基因与衰老的关系 B.衰老如何夺走人的生命

C.造成衰老的几种主要原因 D.衰老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中公解析:由冒号后的内容可知,后文是对“衰老”这一科学术语的具体解释。“概括”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文意相反,排除A。“规定”一般适用于法律、制度层面,与语境不符,排除D。“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文中是对“衰老”性质的解释,故排除C。本题答案为B。

2.【答案】A。中公解析:由“衰老”的定义可知,衰老是“随机损伤大量累积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的状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病都代表机体的衰老。且“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的表述也与常识不符,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A。中公解析:由“这种活性分子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可知,A项的“造成的损伤均是永久性的”描述不正确,当选。

4.【答案】B。中公解析:由“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可知,现代人比古人活得更久的根本原因为B项。

5.【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通过介绍衰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衰老不可控制、不可治愈的观点。D项对此概括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侯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