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都是同学们不会放弃的题目,而片段阅读想要拿高分,主旨观点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但是遇到主旨观点题时,同学们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能准确区分作者的重点,读不明白文段的脉络结构,那今天针对两个问题,今天中公教育就以一类带有转折词的文段来给大家分析,教大家如何学会寻找文段的重点。
常考的带有转折词的文段类型如下:
一些备受雾霾困扰的人们选择逃离,尤其是退休老人,那些环境宜居、生态良好的二三线城市成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地。与此同时,也有少量年轻人选择移民海外。刚过30岁的大学教师李文就在今年初踏上了赴加拿大的移民之路。但不少市民和专家表示,逃离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雾霾,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治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才是大道。
这段话的主题是:
A.雾霾的治理办法
B.面对雾霾的逃离
C.人们面对雾霾的不同态度
D.治理雾霾需要人们积极行动办法
【中公解析】D。文段先指出面对雾霾问题,老年人和一些年轻人的不同选择,并举例说明。紧接着作者一转折,谈到逃离不是选择,面对雾霾的根本在于人人行动,故作者的重点是在论述面对雾霾,得人人行动。在转折之后直接给出重点。表述相符的是D。文段不涉及对雾霾的治理方法,故A项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和C项属于非重点,故正确答案选择D。
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中公解析】A。文段一开始先指出“顶花带刺的黄瓜”会引起性早熟,后文转折谈到“顶花带刺的黄瓜”有两种生长机理,一种是自然生长而成,另外一种是使用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激素所生成,顾名思义就想表达无论是哪一种黄瓜都不会有问题,以此来反驳前文的“引起性早熟”,故文段是转折之后给出论据反驳前文,那就说明作者想说明吃“顶花带刺的黄瓜”是不会引起性早熟的,表述与此相符的选择A项。
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中公解析】C。文段一开始先论述从文物价值角度看,古籍文献不应该大规模开放。转折后又论述从史料价值来看,古籍文献又应该开放,故文段的重点在于探讨古籍文献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表述与主旨一致的为C项。
那通过上述三道题目,相信大家对于转折文段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转折文段作为判定重点的标志词之一,它所引出的行文脉络主要有:
转折后直接给出观点,主旨在于转折后的观点;
转折后给出论据反驳前文,主旨在于对前文观点的反驳;
转折前后进行内容对比,此时往往前后话题是一致的,主旨在于概括全文。
综上所述,当以后同学们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转折词,大家不能头脑发热只关注转折后的内容,而是应该把材料的脉络梳理清楚,看一下转折词在文段中的作用,再去判定文段的主旨。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