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占据半壁江山,很多考生考虑选择运用材料仓促收笔,但难度在于如何写出一篇佳作。同样是运用材料,但因不同的运用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分值。今天中公教育便教你学会“抄材料”,运用例证法丰实“猪肚”,助你一臂之力。
分论点的论证中例证法大致分为四部分,分论点+(过渡句)+事例+事例分析+回扣分论点。段首亮明分论点后,通过名言或背景引出过渡句,再梳理材料中可用的案例,借助案例与分论点的关键词搭建桥梁,论证分析,最后回扣分论点,完成收尾工作。
过渡句是为引出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可选择解释或名言,或背景引入。以解释为例,如“诚信建设是政府的必修课”,若简单解释,“政府讲诚信即政府要言必行、行必果”。何谈文采?可运用诗句,排比句式进行丰实,如“政府讲诚信,即‘俯首甘为孺子牛’,听民声,恤民情,察民意,顺民心,践行‘为民服务’的承诺,言必行,行必果。”
考生在引用案例时,往往篇幅过多,凑字嫌疑明显,但注意案例表述要精简,选择几个要素即可-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如“诚信建设是政府的必修课”,可用商鞅案例,“商鞅在变法之前,南门立木,赏人百金,赢得百姓信任。”但若案例精简,字数会不充裕,因此可选择多例的方式,如端官架子的“背手干部”有之,权力寻租的“伸手干部”有之,走马观花的“挥手干部”有之,既充实语言,也能排比形成磅礴气势。
考生为省力,往往分析部分与案例使用的语言重复,建议多用同义表述,如诚信,可表述为“以信为念”“信守承诺”“讲求信用”等。此外,中公教育建议考生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例后解说法等。如“倘若商鞅没有将诚信建设奉为圭臬,则树立政府威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变法图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秦国一统无从谈起。”
分论点唯有丰实才能成为“猪肚”,写好分论点,不仅要运用材料,更要有充足的词汇储备,恰如“严厉的措施”,可更换为“长牙齿的措施”,而这也需要考生平时多看时评文章,积累词汇。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