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备考中,题目做的越多,见识的题型也越多。不少同学发现,在做主旨观点题的过程中,有一类题型是与其他题目稍有不同,题目所选择的正确答案无法从原文中找到,也并非原文的同义转述,主旨好像“隐形”了。那今天中公教育就详细说说这种“隐形”了的主旨题。
工作或职位的内涵,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每一项工作都有它创意、趣味、多元的一面,更有它辛苦、无聊、重复发生、令人讨厌的一面。许多有才气的人,最后一事无成,不是他才气不足,只是他耐心不够,无法通过无聊、无趣的考验,以至于才气被怨气蒸发了,多少才气纵横但怨气冲天的人,最后成为组织边缘人、成为组织的问题人物,成为领导不得不挥泪放弃的马谡。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人在工作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B.对工作存在怨气是人失败的根本
C.有才华的人不一定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D.我们应该耐心对待工作中的无聊与无趣
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工作中有其创意、趣味的一面,同时更有无聊、无趣的一面。继而指出许多有才气的人由于耐不住工作的无聊、无趣而一事无成。整体上文段主要表明的观点就是工作中会有无聊、无趣,但不正确面对就会对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A项重点在讲工作会有不顺利,但题干重点在于面对工作中的辛苦和无聊、无趣,非文段主旨,可以排除;B项失败的“根本”无法得出且不是文段主要表达的观点;C项只是为了说明观点而给出的论据,也可排除。D项意在说明,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无聊和无趣,与题干主要表达的观点一致。故本题选D。
“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尽管关于“微阅读”价值的认定还处于争论阶段,但碎片化的信息导致碎片化思维这一结论显然是成立的,而且已经有了不少例证。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微阅读”兴起的前提条件
B.说明“微阅读”在少年儿童中渐成趋势
C.提醒少年儿童不要被“微阅读”所掌控
D.剖析“微阅读”对社会知识传承的影响
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微阅读”的兴起;继而介绍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然后进一步指出“微阅读”导致碎片化思维是成立的;最后用假设句强调少年儿童若过度沉溺于“微阅读”会影响其对知识的吸收。整体上文段对少年儿童中流行的“微阅读”状态是不认同的,意在提醒他们不要过度沉溺。A项重在说明“微阅读”兴起的前提条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排除;B项“微阅读”在少年儿童中成为趋势为背景论述,非文段重点;C项的提醒符合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让少年儿童不要沉溺在“微阅读”中,保留;D项“社会知识传承”不是文章意在说明的,且未针对“少年儿童”这一主体。故本题选C。
通过这两个题目的分析,各位考生朋友可以发现,题干中虽未出现与所选正确答案一致的说法,但是通过题干分析,文段本身均是分析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而我们所选择的选项,也是针对影响来提出相应对策。
看到这里,各位考生朋友对于“隐形”的主旨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希望各位能在练习时尝试分辨一下该类题型,灵活运用方法,祝您备考顺利!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