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汉水之源的H市,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富集,但依旧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经济,H市决定走一条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之路——“三生融合”。为此,H市组成调研小组深入三个典型地区进行调研,借鉴其在“三生融合”方面的发展经验。
(1)轻挑慢捻,细如发丝的绣线在指间纷飞,一幅巧夺天工的“画”慢慢显现。在S市绣品街上一家刺绣工作室,绣娘们精湛的技艺让人们赞叹不已。这条长1000余米的绣品街,是S市的重心所在。
据介绍,S市是刺绣的发源地,具有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历史。近年来,S市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刺绣产业,在S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打造出绣品街、占地8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和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刺绣艺术展示中心等刺绣文化空间,为刺绣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入驻企业120家左右,吸纳就业近1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7亿元,年缴纳税收07亿元,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S市追求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挖掘、保护和发扬刺绣文化,将全长1300米的绣品街打造成南北两端风格、功能不同的区域。北端设置文化会展、产业创新孵化等板块,实现生产“宜业”属性;南端承担“生态”功能,依托太湖湿地公园,为引进、驻留人群提供商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丰富生态“宜游”属性,配齐基础及康体娱乐设施,丰富生活“宜居”属性。
作为先进制造类城市,S市围绕刺绣工艺,集聚了丝线、木架、装裱包装等上下游产业。依托创新平台,引进了研发、培训、体验等主题的刺绣工作室,实现刺绣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富民的新路。
(2)近年来,D市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把毛尖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D市特色的绿色发展、产业富民毛尖茶产业发展之路。
D市把规模化种植作为全市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保障和重要先决要素,出台D市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D市财政先后投入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同时整合全市各类专项资金8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42亿元。全力实施退耕还茶计划,完成退耕还茶69万亩。推进茶旅互动,着力打造“百里乡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积极引导农户宜茶则茶,实施集中连片种植,建设茶产业观光走廊。全市茶园面积从2014年的20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37万亩。
无害化生产是D市茶叶生产的一大特色。D市采取物理、生物、植物和矿物措施,全程科学控药综合防治,利用优良气候环境和土壤优势,与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着力研发D市毛尖茶专用有机肥,规划建设10万吨有机肥厂。与本省大学合作,着力在物理调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治上进行研发,构建D市毛尖茶病虫害防控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到25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达到214万亩,冲破欧盟210项农残检测“绿色壁垒”,成功打入欧盟市场。
为实现富民增收,D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依托螺蛳壳茶基地核心区,发展以茶旅结合为主的山地特色旅游业,打造“云端茶海”茶生态旅游示范带、百里毛尖长廊景区和中国茶文化博览园,开发毛尖辣椒油、茶酒、茶饼、茶菜肴等旅游产品。启动运营茶旅融合研学实践基地,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本省青少年,开展茶文化体验、团队拓展活动、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青少年茶文化综合实践教育。目前全市共有茶旅企业78家,全国五星级茶馆2家,三星级茶馆3家,茶旅融合接待游客2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19亿元。
(3)近年来,A市一直在书写一篇“水”的大文章,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小镇、振兴城市的经验之路。依托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A市在二道白河镇成立了一个聚集产业特色的矿泉水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工业厂房2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A市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建名厂、创名牌”的发展思路,先后为园区引进了广州恒大、台湾统一、韩国农心等10户大中型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为打造功能完备、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的特色城市,A市依托汇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园区的基础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了政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园区以工业为主,在不断完善“七通一平”等基础上,配套建设铁路货运中心、检测中心、水文化体验馆、光幻森林、天泉塔等基础服务设施;对失地农民按照就地市民化的原则,共同参与矿泉水企业生产运营、共同见证园区的成长历程、共同享受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
H市相关部门领导想要全面了解调研地区推进“三生融合”的情况,假如你是负责调研工作的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拟写一份调研报告。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只写正文;
(3)字数800~1000字。
为使“三生融合”发展模式在我市顺利实施,我调研小组深入三个典型地区,考察其在三生融合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三个地区分别施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S市:着眼传统产业,打造功能分区,实现协同发展。
第一,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通过打造绣品街、中国刺绣艺术馆、刺绣艺术展示中心等刺绣文化空间,奠定刺绣产业化基础,吸引企业入驻,解决就业问题,实现收入增长。
第二,打造功能分区,实现“三生”属性。挖掘、保护和发扬刺绣文化,通过将绣品街打造成风格、功能不同的区域,丰富太湖湿地公园商务休闲功能,配齐基础设施,实现生产“宜业”、生态“宜游”、生活“宜居”属性。
第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制造业。S市围绕刺绣工艺,集聚上下游产业,并依托创新平台,引进不同主题的刺绣工作室,实现传统产业富民。
D市:以绿色促发展,以产业促增收。
第一,规模化种植,无害化生产。D市出台茶产业发展意见,设立、整合发展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实施退耕还茶计划,推进茶旅互动,引导农户实施集中连片种植,扩大了茶园面积。综合多种措施,全程科学控药综合防治,利用自然优势,与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研发专用有机肥,规划建设有机肥厂;与高校合作,进行防控研发,构建防控产业体系。
第二,茶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D市依托茶基地核心区,发展以茶旅结合为主的山地特色旅游业,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带、产业观光长廊景区和文化博览园,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启动运营茶旅融合研学实践基地,重点面向不同地区青少年,开展茶文化综合实践教育。
A市:做大“水”文章,振兴城市。
第一,高标准建立产业园区。A市依托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成立聚集产业特色的矿泉水产业园区,以高标准发展思路,先后引进大中型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第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让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管理,建立政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以工业为主,配套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对失地农民按照就地市民化的原则,让其参与企业生产运营,享受特色产业红利。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