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孔子《诗经·小雅·鹤鸣》中说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这个山上的玉石很硬,但其他山上有更硬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石成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放到申论写作中,其实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材料中先进的、优秀的表述,我们可以拿来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改编法。改编法在申论写作中最常用在分论点论证中,但中公教育专家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改编法范围将会从标题、论点、开头着手。
标题的改编法则是要在材料中寻求有亮点且新颖的词语或句式表达,运用在标题中去。
例如:请根据“给定资料”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和百姓对改革的期望,从“惠民政策与百姓生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通过分析,确定总论点为:惠民政策惠及百姓生活
最后一则材料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一个家......”众口传唱的流行歌词中浸满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回荡着当下中国社会进步的生动旋律:小家背后是国家,大变革牵着小日子。
可以发现材料中,与总论点相关的有一些精彩表达:回荡着当下中国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小家背后是国家,大变革牵着小日子,所以我们的标题就可以进行表达了:
①奏响中国进步主旋律 出台惠民政策惠民生
②奏响中国进步主旋律
——让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③大变革牵着小日子
——让政策红利落在百姓身上
④从大变革到小日子
——让“利”于民
论点主要是谈分论点的优化写法,同样分为词语和句式两种情况,与标题的方法类似。
例如: “给定资料5”中提到,“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扫除颓废奢靡之风。”请你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出现了“生活是最好的剧本”,“不接地气”“粗制滥造”可以得出打造文艺精品的对策有:贴近生活、接地气、提高质量;所以,仿写材料的精彩表达,分论点可以写为:
①生活是最好的剧本;②质量是最高的口碑;③观众是最强的导演
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从品质中来,到品质中去。
材料中还出现了中国制造有抄袭,创造力不够,侵犯知识产权,缺乏原创力等等问题,因此可以得出对策有:坚持原创精神/拒绝“拿来主义”
分论点可以写成:
①“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②“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质造”
文章的开头一般要从高出着手,展现出较为宏观的角度,在材料中挖掘相关素材时,既可以是大背景、典型人物,也可以是单个案例,但对于特别具体的事例应当进行一定的升华,将案例变成现象,从更高入手书写。
例如:请结合对“给定资料2”中“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给定资料5”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通过分析:总:实现善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①实现善治需要达情近人;②实现善治需要坚持法治
材料2中有三个事例:窗口工作人员许厅长坚守一线,服务热情周到,获得群众认可;急群众之所急;体谅群众不易;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着想,想在群众前面;社区民警王警官用保温杯敲开千家万户的门,摸索办法,解决群众问题;一线执法人员李主任执法工作:耐心文明执法,工作顺风顺水,协管队伍能力提升,变对手为助手。三个人都体现了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与总论点相关,将案例变为现象,一个人变为一批人:
许厅长→窗口工作人员;王警官→社区民警;李主任→一线执法人员
“治国有偿,而利民为本”,从政务大厅窗口人员的“三心二意”,到社区民警的“保温杯谈心”,再到一线执法人员和群众的“化敌为友”,无不蕴含着“以民为本”,浓浓的“一枝一叶总关情”,隐藏在其中的还有坚持法治的执着。因而,实现社会善治新境界,需要执法必严,也需要富有人情味。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