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1国考申论写作结尾如何书写

2020-11-03 16:23:26|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豹尾简短而有力,华美而绚烂。对于一篇文章的结尾,既要总结文章的主旨,又要升华到主题的深远意义。申论文章的写作都是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其中包括主题的问题、原因、影响(积极、消极)以及做法。但是现实写作中,对于很多考生而言结尾只要有就好,并没有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中公教育下面就就几个示例给大家讲解。

一、公式:名言警句+主题问题+解决对策+意义升华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现象本身的描述:此处需要扣题、材料总结,也可以是结合社会热点】的问题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发挥坚忍不拔的螺丝钉精神;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处可用分论点的角度,需要切入的角度:联系群众、团结合作等】上求实;在【此处可用分论点的角度,需要切入的角度:联系群众、团结合作等】求效,在【此处可用分论点的角度,需要切入的角度:联系群众、团结合作等】上求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样以来才能为【紧扣题干材料主题、关键词比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打下基础,为【紧扣题干材料主题、关键词比如: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发展提供保障。

1.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例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创业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发挥坚忍不拔的螺丝钉精神;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凝聚合力上求实,在奋斗不息中求精,在股权众筹中求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样以来才能为创业成功打下基础,为创造个人、社会价值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成为成功的攀登者。

2.以“教育公平”为例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促进教育公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发挥坚忍不拔的螺丝钉精神;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资金落实上求实,在政策制定上求精,在资源配置中求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样以来才能为教育公平打下基础,为社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打赢人才攻坚战。

二、公式:名言警句+对策+意义1+意义2+意义3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现象本身的描述:此处需要扣题、材料总结,也可以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该出主要侧重于分论点、文章主题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围绕文章主题:如交流互通、简政放权等】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铸就【升华1:带来的第一个效果或者第一个阶段】的辉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升华2:带来的第二个效果或者是终极目标,但是要考虑其针对性】的伟大目标。

1.以“习惯的是是非非”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陋习、问题呈现——举例子的形式】的解决关键在于【具体描述观点: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创新思维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个人走向成功巅峰、组织、合作等】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铸就【企业立于常青之地】的辉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改变四风、构建阳光服务型政府、共建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2.以 “人与动物”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人与动物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构建动物福利保护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铸就【经济与生态共赢】的辉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蓝、地绿、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伟大目标。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关键词阅读 国考申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