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80’后已经开始去治脱发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年轻人压力过大、过早衰老的话题,在网络空间引发热议。
身体的变化或属戏谑,或属难免,不过折射的也是青年群体中的“小情绪”。这样的小情绪,与“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流行语、与“我们是谁”的咆哮体漫画、与“1988年中年女子”引来的群嘲一样,透露出的是年轻人面对现实的几许焦虑、面对未来的几分迷茫。在“奋斗”这最厚重的青春底色之上,我们也需关注到少许这样的“灰色”,为更多年轻人吹散成长路上的心灵雾霾。
应当看到,今天的年轻人享受着时代进步带来的物质红利,但也承受着社会高速运转下的精神压力。“流动中国”的真实图景,一线城市的快速节奏,职场内外的激烈竞争,让不少年轻人感觉压力很大。其实,青年群体因为刚走入社会,缺少经验、缺少积累,因而更需打拼,而偏偏这个群体又对生存环境更为敏感。这使得“少年维特之烦恼”,几乎成为普遍性的问题,不独今日才见,也非特定地域所有。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的旅程本就不会一帆风顺。面对一时的困难、坎坷,面对情绪上的失落、彷徨,青年人不妨自问,是不是在与他人的对比中放大了自己的焦虑?是不是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尽了最大努力?是不是总寄希望于付出就会立刻得到回报?每一个人所向往的生活,都需要时间去奠基,需要行动去抵达。面对焦虑,一位网友的话值得思考:“去做事,把时间填满……看到因为自己多做了太多事练出来的灵魂肌肉就知道值得。”在与生活的过招中练就“灵魂肌肉”,一个人就不会内心孱弱而畏惧前路。在春天平整好了土地,又何愁在秋天颗粒无收。
“给定资料”中提到“在春天平整好了土地,又何愁在秋天颗粒无收”,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春耕才能秋收 奋斗方能得福
校内减负校外增,不能输在起跑线,教育焦虑持续发酵;优质商品不好挑,假冒伪劣产品多,消费焦虑如影随形。这个时代对“快”的崇尚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陷入了“越努力越焦虑”的恶性循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唯有做好春天里该做的工作,而不是一味焦虑,方能在秋天收获满满。
焦虑,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心力交瘁,也让我们功成名就。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稍有懈怠很可能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三十岁不成功,这辈子就完了”“你的同龄人正在慢慢抛弃你”……部分自媒体对焦虑的贩卖,更加剧了焦虑心霾,让人心力交瘁。但是,焦虑并不是一件彻底的坏事,适度的焦虑往往能成为前进的动力。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过“平常心悖论”:焦虑才是成功的秘诀,而非一贯平常心。人们焦虑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危机感。从正向意义上来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焦虑能让人提高警觉,保持一种活跃状态,主动采取行动来跳出困境。
焦虑不可避免,要保持理性,享受奋斗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但时下很多焦虑的年轻人却陷入了“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其因在于一心只想获得成功,没有将奋斗的过程当成一种收获。快节奏时代,焦虑不可避免,为摆脱焦虑情绪而做出的一切努力,如果贴上的是“消极”的标签,必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是唯一解决焦虑的良药,年轻人唯有重视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的美好品质,而不是一心盯着“成功”二字,方能“烦云豁然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讲道:“谈论重大的话题,我们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速度。”也就是说,在面对焦虑时,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保持理性方能游刃有余。教育领域追求速度尤甚,焦虑的家长为求“心安”,用校外补习将孩子的课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最后常常事与愿违。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焦虑的家长也当明白揠苗助长百害而无一益,不如保持理性,尊重教育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放手、适当提点,以“无用”换“有用”。
依然有教育焦虑,但深化教育改革的推进让更多家长卸下了包袱;依然有消费焦虑,但“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让更多消费者拥有了信心。与其被焦虑的情绪困扰,不如将其化作前进的动力,保持理性,积极地做出改变,享受奋斗的过程,在秋天方能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中公教育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