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职类考试以及事业单位考试的考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考查的难点和重点,其特点是要求考生对基础原理理解透彻,通过理解性的题目进行考查,往往还会结合古诗文、名言名句、成语。因此,本文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汇总,对其特点加以阐述,帮助考生更好的进行理解。以下是相关知识点介绍:
一、运动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1、运动包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从简单到复杂,运动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考查方式:主要是识记型的考法,包括提问: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以下几种运动基本形式从简单到复杂排列正确的是?对此,需要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记忆准确。
二、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考察方式:往往作为一个正确或错误选项出现在考查唯物论概念的题目里,例如: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错误),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错误)。对于以上考法,考生需要对原理记忆清晰。
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一)相对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处于一种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之中。
相对静止的特点: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1. 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 一事物其质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变化。
(二)两者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考察方式:往往通过古诗文、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来进行理解性的考查。考生需要通过一句话“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即运动是前提,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为了加深考生的理解,特整理的相关案例如下:
正确案例:
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 生命在于运动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 坐地日行八万里
5.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反面案例:
1.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2.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 刻舟求剑、飞矢不动
4.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例题:德罗普有一句名言:“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与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哲学原理:
A、 静止的绝对性
B、 运动的相对性
C、 运动的绝对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
解析:正确答案是C。这句名言首先强调了作用与反作用,也就是否认了静止。认为人活着的时候有作用方式,死了之后仍然进行作用,也就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所以本题选C运动的绝对性。
点评:此类题目一定要仔细阅读题干,正确判断表达的语义,结合自己的积累和哲学知识进行判断。考查难度中等偏难,需要考生加强相关案例的记忆和理解。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三支一扶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