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2021国考申论阅读 从“门外汉”到“领头雁”的修炼之策

2020-08-27 17:30:46| 来源:张家口中公教育

如果说“写”好申论是决定公考成绩优秀与否的关键,那么“读”好申论一定是打开申论高分之门的钥匙。申论阅读不仅仅指材料的阅读,还包括对题目要求的分析和理解,“读”好申论就能“读”出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读”出题目作答的关键信息,“读”出申论写作的思想高度。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只有抓好“申论阅读”的“纲”,才能真正实现“千目皆张”,破解申论高分的密码。接下来中公教育帮助大家提高申论阅读的能力。

1.材料认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申论材料以字数多著称,申论材料主题涉猎广而散,材料内部逻辑时而复杂令人目眩,时而看似简单却暗藏“杀机”,拿到试卷快速浏览认知材料是做好阅读的第一步。认知材料重在认知材料类型,以便选择使用正确的概括方法提炼作答要点。案例材料难度大,关键信息不直接,综合概括才能解;数据材料信息多,眼花缭乱难把握,关键句子阅读要重视;观点材料太深奥,理论素养要求高,平时积累不能少;图表材料太抽象,涉及专业理解难,阅读分析是关键;对话材料接地气,一言一语有玄机,语气把握要仔细……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心中有气,方能笔下生风。

2.要点感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较于以往申论命题的直截了当,现在的申论命题越来越多样,提问方式越来越多变,同义词汇变换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比如针对问题的提问有“问题、难题、困境、困扰、不足、尴尬、瓶颈、缺失”;针对“影响”的提问有“积极影响、危害、社会作用、积极效果、功能”等等。要想准确提取要点,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弄清题干的要求之后,有针对性地回到材料寻找相关要点。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提示性的关键词汇,比如针对问题的要点提示词“忧虑、风险、导致、滥用、违背、滞后、短缺”等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找准关键词汇,何愁不拿高分。

3.合并概括:深度理解,类聚群分

申论考试说到底是对文字理解、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一段材料中各种信息杂糅,如果不懂得分类梳理,则越发混乱难以自拔。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因此分类思想在申论作答中就十分重要。举个例子,“A镇作为贫困乡镇,招商引资本已不易,而乡镇干部考核数据却年年递增,乡镇干部人人有指标。整天忙于不熟悉的招商引资和应付统计数据,一些干部甚至不知道全乡10个村的分布情况”,针对材料,我们可以看出A镇干部存在的问题,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压力——干部考核压力,二是自身问题——不了解工作情况。因此,要做到深度理解,类聚群分,合并概括,方能条理分明。

4.综合概括:群众语言,细嚼慢咽

综合概括,重点中的难点,也是考点中的热点。随着我们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对公务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接地气、贴地皮,服务群众就要读懂“群众语言”,因此近几年全国及各地方考试均更多地采用“群众语言”设置材料,代入感强,充满生气,感染力高。但是只读“热闹”拿不到高分,群众语言浅显但不易懂,要想准确把握提炼关键信息,不仅要有为民的情怀,也要有阅读的技巧。综合概括便应运而生。比如这些材料:“同事们说,他要是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肯定会睡不好觉,会缠着老特派员们搞清楚的。”这里没有现成的关键词可以提取,但是我们仔细体会便能得到关键信息:他求真务实,勤奋好学。唯有群众语言,细嚼慢咽,方能有的放矢,命中靶心。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一笔一画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材料是申论的灵魂,“读”好申论是“写”好申论的前提。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道理听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说到底,实践才出真知,多学才有收获,勤练才能成长。加油!

接下来:紧随中公教育的步伐,开启申论学神的正确打开方式!加入2021国考乘风破浪抢跑计划,提前备考,学习更有效。立即加入>>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xy134046)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