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模拟卷 | 河北农信社历年招聘汇总 | 河北农信社qq群452427900 |
一、货币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中央银行。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果等内容。
二、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2.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操作目标
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4.中介目标
常用的中介指标主要包括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银行信贷规模。
5.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普遍性影响。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以及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三者并称为“三大法宝”。
1.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第一,央行可以“相机抉择”,主动调整而非被动接受。第二,该政策弹性大,灵活,可逆向操作。第三,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按较小规模操作,这使中央银行可以准确地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是一国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2)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及作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①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②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③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经济萧条:买进债券→M↑→r↓→I、C↑
经济过热:卖出债券→M↓→r↑→I、C↓
2.调整再贴现率
(1)再贴现政策的相关定义
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提请贴现时的利息率。
(2)再贴现政策的特点
第一,是一种短期利率。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国,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
第二,是一种官定利率。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第三,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再贴现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其目的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起到告示作用,优点是灵活性强,缺点是中央银行在采用该政策时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
经济萧条:降低再贴现率→M↑→r↓→I、C↑
经济过热:提高再贴现率→M↓→r↑→I、C↓
3.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定义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2)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
①优势: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简单,对于信用制度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比采用其他两种工具要简便的多。
②劣势:虽然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上。
因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迫使商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激烈的振荡。尤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导致社会信贷规模骤减,使很多生产没有后继资金投入,无法形成生产能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时往往比较谨慎。
(3)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经济萧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M↑→r↓→I、C↑
经济过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M↓→r↑→I、C↓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2.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四)利率政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五)汇率政策
1.汇率政策的内容
汇率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二是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三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这三项内容中,选择汇率制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2.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和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
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常备借贷便利SLF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它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主要作用是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
(二)中期借贷便利MLF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品。MLF类似于SLF,期限为3个月,但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
更多信息请访河北农信社招聘网
欢迎关注中公张家口农信社招聘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