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面试 >

2017国考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2.5

2016-12-06 12:27:18| 来源:河北中公教育

做为成“公”临门最重要的一关“面试” 而言,成“公”之时并非一日而成。不论是国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选调生考试、政法干警考试等等到最后都离不开面试,所以要想在面试中一举成 “公”,更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其实做到平时积累并不难,只要记得每天抽时间来面试频道做做模拟题,就完事大吉啦!温馨提示:面试模拟每日一练上菜时间为: 每个周一至周五哦,我们每日不见不散。

【参考答案】

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如今,洋地名乱象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打着发展的旗号,走入“贪大、媚洋、求怪”的改名怪圈,不仅没能获得发展的新动力,甚至事与愿违,破坏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大地伤害了国民的乡土记忆与情感。此次国务院提出整治、清理不规范地名的要求,可谓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保护做出的重大举措,对人们寄托乡愁的有效纾解,对城市固有文化传统与特质的养护与守望。

虽是历史沿袭的地名看似带有那么一种“乡土味儿”,但正是在这种乡土文化中,却镌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乃至独特的烟雨沧桑与人文精神,并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因此,那些随意冠名、改名的背后,一方面暴露出一种追风赶潮的浮躁,显示了一种忘本逐利的畸形政绩观和浅薄文化观。另一方面,“洋地名”的泛滥,离不开某些企业追名逐利的商业炒作行为。有些地方特别是不少楼盘小区,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多将小区冠以风马牛不相及且不伦不类的洋名儿,觉得用了洋名,品位就提高了,殊不知这种浅薄的“眼球效应”根本名不副实。

当然,地名并非就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随着改朝换代抑或辖区调整,总是有一些相应变化,但前提是地名改的要顺从民意,改的要富有价值。一方面主管部门的权力必须要在法规范围内运行,另一方面变更地名要考虑民意,出发点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zcj26909)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