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答案(2.9)

2015-03-22 10:47:24| 来源:张家口人事考试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史学界按照唐朝盛衰的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初唐(约618——713年)、盛唐(约713——766年)、中唐(约766——835年)、晚唐(约835——907年)。王勃(约650——676年)是初唐诗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本题选D。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在初级阶段,劳动者的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效益好劳动报酬也相应较高,企业效益不好劳动报酬也较少。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民族自治地方只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B项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会商是指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或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A项错误。签发是指机关、单位领导人对已审核的文稿进行最后审定并签署印发。B项正确。注发是批注经过领导人同意发出的公文如何印发的行为过程。C项错误。审核是指对公文内容进行审查核准。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为保护自己的住宅而设置防卫装置,对不法侵害人乙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了制止,造成乙负轻伤,甲的这种行为既不是防卫不适时(假想防卫、事后防卫),又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造成重大损害而成立防卫过当,因此,应为正当防卫,B项正确。而且,正当防卫(未过当)是一种合法行为,不成立侵权。A、C、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lxf12010)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9:00-21:00)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